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弘扬中华文化,展现青春担当”暑期创新实践团前往甘肃敦煌展开调研。
7月19日,实践团成员在老师李路瑶、侯润泽的指导下,就暑期实践内容、方法、预期成果等进行了探讨。在开往敦煌的列车上,成员围绕“基于敦煌文化的文创产品调研”,随机对乘客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
7月20日,实践团来到千佛圣地—莫高窟,参观建筑、壁画、彩塑,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通过一天的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把握了继承弘扬敦煌文化、莫高窟艺术的现实意义。来自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乔逸表示:“看着斑驳的壁画,残缺的泥塑,深感痛心,提倡传承、弘扬文化的当下,也不能忘记对文化文物的保护,从而让艺术更广更久的流传。”
7月21-22日,实践团前往敦煌博物馆及甘肃博物馆参观学习,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外国游客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敦煌文化和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也期待更多丰富有趣的相关文创产品。期间,实践团成员在“红色甘肃——走进1949”展厅,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铿锵有力。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嘉鑫说:“我们要不忘入党初心,铭记历史,牢记使命,谨记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通过回忆党史峥嵘岁月,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入党初心,明确了自我肩负的使命。
7月23日上午,团队成员与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团进行了交流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就必须对敦煌文化进行创新创造。下午,实践团在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廉立晟的带领下,参观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和博物馆,了解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同时,廉立晟就国家精品课程“敦煌学”和“丝绸之路”期刊向实践成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为实践团队后期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实践团围绕“基于敦煌文化的文创产品调研”,在活动期间展开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共计收回问卷498份、采访人数47人。调研对象性别结构趋向均衡,年龄集中在20-30岁,地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同时,实践团按照需求和认同两个维度对调研对象的购买情况、购买动力、消费考虑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质化分析。
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购买持积极态度,且文创产品在青年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市场。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而产品的价格仍是消费者选购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的产品更易获得关注,并且年轻群体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度及文化内涵要求较高,但普通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性价比高的产品。
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文化熟悉度让消费者在文创产品的选择上更具专一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敦煌文创店采访消费者时,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表示更愿意购买“飞天”这一熟知元素的相关产品。文化接近是文创产品走近消费者的第一步,对产品的选购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和文化的认同,同时,在选购消费并使用产品之后,这种文化的认同也会二度加深。另外大多数消费者表示购买文创产品是为了彰显自我个性、体现文化气质,这极大的说明了,在消费升级带来文创产品功能升级的当下,除了工具性诉求之外,文创产品的符号象征性、内容故事性、独特性、创造性与体验价值成为了消费者建构自我形象、文化认同和增进自我价值的重要元素。



针对调研结果,实践团以敦煌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两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既超越地理阻隔满足了普通观众接近敦煌的愿望,又颠覆了传统文化“高高在上”的形象,将深刻的文化内涵包裹于实用产品之中走向大众、浸润心灵,是打通时空阻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