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由团中央及中核集团遴选的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开展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7日下午,“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志愿宣讲实践团队正式出征。队员们在指导老师马薏雯和孙晨倩的带领下前往位于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尽管之前同学们已经对钱学森先生的事迹有了基本了解,但在一个小时的讲解中,同学们仍旧被钱学森先生的生平故事不断地感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钱学先生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的事迹振奋人心,他的精神永不泯灭,他的品质永垂千古,他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爱国的力量是无穷的。
7月14日,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志愿宣讲实践团队出发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在绵阳科技馆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参观学习。
科技馆中有关于原子弹、氢弹的各种小知识。同学们通过全息影像短片亲临其境的感受到当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振奋人心。历史在厚重的帷幕下,这一刻向我们伸出双手。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怀着激动的心情同学们进入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室。房间里赫然陈列的原子弹都是当年真实的备用弹。同学们在这些能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武器面前沉默矗立。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墙前,大家细致地了解到每一位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毫无保留的付出。那一句“我将以身许国”让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深深的感动。最后同学们还学习了是核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人们眼里,核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往往谈“核”色变。实际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核技术应用无处不在,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7月15日,实践队赴绵阳市梓潼县—中国两弹城参观学习。在两弹历程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行字格外引人注目。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1964年10月16日,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实践队员也从两弹元勋和广大科研人员的事迹中学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此次参观与学习给实践队成员带来了深刻的收获和感悟。为祖国建设奉献一生的科研人员,贫穷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封锁也没有限制他们殚精竭虑为国防未来布局的战略眼光。核讹诈、核威胁,更加坚定了他们把智慧、热血、青春,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通过第一阶段的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在之后的返家乡“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中能更加生动地讲解,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两弹一星”精神,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