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我校“大手拉小手·文化润心田”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河南省安阳社会福利院开展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电子信息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点击率:

8月1号到8月2号,我校“大手拉小手·文化润心田”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河南省安阳社会(儿童)福利院,先后开展“非遗传承:陶土醒狮制作”手工课与甲骨文主题书法体验活动,通过互动实践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志愿者们首先带来了“非遗传承:陶土醒狮制作”手工课。以象征祥瑞与力量的“醒狮”为主题,大家引导孩子们用粘土捏制形态各异的醒狮,在揉、捏、塑形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上手,三名陶艺示范队员同步进行分解教学。他们手指灵活翻飞,娴熟地揉捏塑形,巧妙地将传统醒狮威武雄健的形象,解构、柔化,重塑为圆润可爱、符合孩童审美的萌狮轮廓。这一精心的设计,旨在降低操作门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信心。

当温润陶土分发到孩子们手中,温馨氛围在教室弥漫。志愿者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陪伴模式,俯身贴近,掌心轻覆孩子小手,共同感受泥土在指尖延展。这一刻不仅是技艺传递,更是耐心、关爱与无声鼓励的交流。孩子们全神贯注于创作,专注的眼神、满足的微笑、偶尔发出的兴奋音节或手势,清晰传递出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

志愿者进入文字讲解环节。他们向各组孩子分发了提前制作的甲骨文字卡,字卡正面为甲骨文拓片图案,背面标注对应的现代汉字及象形解析。志愿者重点讲解了“日”“月”“水”“火”“人”“手”等10个基础字:“‘日’字在甲骨文中呈圆形,中间有一横,模拟太阳的形态;‘水’字像蜿蜒流动的河流,两侧的斜画代表水波”。讲解过程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观察字卡图案与实物的关联,通过“猜字游戏”加深记忆——当展示“火”字的甲骨文时,孩子们很快联想到跳动的火焰,纷纷举手回答,现场互动有序且活跃。

活动进入书法体验环节。志愿者为每个孩子分发了统一准备的书写工具。志愿者首先在演示板上进行示范,讲解甲骨文书写的基本要领。随后,分组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孩子们的握笔姿势、运笔角度等问题进行纠正。对于握笔不稳的低龄儿童,志愿者采取“手把手”辅助的方式,帮助其感受笔锋运行的轨迹;对于已有基础的大龄儿童,则引导其观察字的结构比例,尝试自主调整笔画位置。

经过30分钟的基础练习,孩子们开始在特制的洒金书签纸上进行创作。创作内容限定为“福”“安”“友”“乐”4个吉祥字。孩子们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书写内容,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完成创作,部分孩子还在字的空白处用朱砂点画简单图案,如在“乐”字旁画音符,在“友”字旁画牵手的小人,赋予作品童真特色。

上午11时,活动进入收尾环节。志愿者向孩子们分发了红色中国结,示范如何将中国结系在书签的穿绳孔上。孩子们完成装饰后,对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活动结束后,福利院负责文化教育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通过“看、听、写、做”的连贯设计,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系统接触了甲骨文文化,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了安阳本地的文化遗产,对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意义。

两场活动串联起非遗与古文字文化,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感知传统文化的窗口,也让温暖的善意随文化传承悄然传递。

关闭

   Copyright © 2011 西安工程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