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我校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柞水足迹” 社会实践团赴陕西柞水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计算机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 点击率:

7月10日至7月25日,我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柞水足迹”社会实践团赴陕西柞水,走进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金米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生态保护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抵达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团队成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林木繁茂,直抵天际;绝壁之上植被丛生,与层叠的岩峰相拥相依。山间水汽蒸腾凝聚成白雾,在峰谷间流转,轻轻模糊了山的轮廓。还有清澈的急流穿石而过,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周围景致,悬泉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如碎玉般晶莹。这里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充满了无尽野趣。

牛背梁作为秦岭山脉的重要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家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所展现出的卓越生态成果,正是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的生动体现。“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守护好牛背梁,就是守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通过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这些举措不仅让保护区成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的重要平台,还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科技赋能篇

智慧农业焕新乡

初入金米村,连栋智能木耳种植大棚已然彰显出科技兴农的初步成效。“科技赋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棚区内,菌包有序悬挂排列;棚区外,耳农借助手机与大棚传感设备相连,无需亲临现场,就能实时掌握棚内木耳的生长状况。

这种智慧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还显著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发展是农业前进的方向,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正诠释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际意义。这种融合的成果,不仅催生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产业升级,让团队成员清晰地看到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也让大家对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对未来农业发展满怀信心。

产业振兴篇

多方协同共筑乡村振兴基石

金米村展销中心是电商助农模式的典型实践平台。“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金米村考察时作出的总结。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拓展电商渠道,柞水木耳成功实现了从乡村产地到全国市场的跨越。电商的传播效能与市场影响力,直接推动了柞水木耳这一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总结篇

学而奉献,青春绽放在基层

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柞水考察之路,团队成员身临其境,感受到并领悟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在这条意义深远的考察路线上,实践团成员亲眼见证了科技赋能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的新活力,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如何鲜活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各队员对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的认知,更在心灵深处强化了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与炽热赤诚。实践团成员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柞水足迹”活动中收获颇丰、感悟良多,深感使命在肩,纷纷表示必将坚持知行合一,将专业学识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以务实行动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时代光华。

关闭

   Copyright © 2011 西安工程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