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电信凤县社会实践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电信学院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 点击率:


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晴朗,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快的心境。7月15日早上8:00,指导老师刘风萍、学生领队方承新等人与凤县团委书记王婷再次进行具体行程对接。期间,王书记介绍到凤县的乡村振兴政策主要积极发展旅游业、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当前产业扶贫对贫困户的带动成效明显。

15FDD

扶智扶技——红花铺镇高山菌部落扶贫产业

实践队乘车前往凤县红花铺镇,参观红花铺镇魏家湾村高山菌部落扶贫产业,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凤县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产业负责人王先生对灵芝种植、菌棒生产流水线、生产技术培训以及企业贫困户的带动做了讲解。同时,大家还了解到菌棒的原材料是当地的苹果树木,将村民们丢弃的苹果树木进行循环利用去生产菌棒,而高温灭菌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询问产业是否改善村里贫困户的经济条件时,王先生讲解到高山珍菌产业是由县政府招商引资引进的扶贫企业,拟带动镇上400多户贫困户,教他们技术,为他们提供菌棒,让贫困户自己经营管理,最后有了收益后逐年收回成本,王先生特别讲到他们没有产品销售的问题,由其总公司负责开拓市场,他们主要负责订单生产,一定程度上收益稳定。此外,大家还参观了当地培养种植的灵芝,知晓了灵芝的用途、生产过程、价值及销售情况,同时队员们也现场聆听了山菌部落邀请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为贫困户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据王先生介绍他们定期邀请相关专家针对贫困户从思想、技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扶志扶智扶技。

17F1A

致力树立新风——养生第一村永生村

总有一处地方它平凡、沉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在记忆中久久保持着新鲜的模样。那里有远山、薄雾、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丰富,空气清新,村民们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宝鸡岭南养生第一村就是这样一个所在。永生村位于凤县红花铺镇东北部,四周环山,细水长流,村内绿意盎然,环境干净整洁。据友人介绍,村内地下水水质呈弱碱性并含有多种有益矿物质,单是村中80岁以上长寿老人就比较多,是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被誉为秦岭以南有名的养生第一村。早上10:30,实践队队员们满怀激动地乘车前往永生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那寿井里的长寿水。在那里,大家采访了本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最美家庭,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从24户减至9户,并且都是老人户。当地村委会曹阿姨说,政府每年会向贫困家庭提供各种生活补贴,也不断因地制宜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以休闲娱乐的农家乐产业及旅游产业带动本村的经济状况。村里也修建了村史馆,记录了本村的历史变迁和家风家训。之所以永生村文化建设良好,贫困人户少,主要在于当地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在政府提供帮助下去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14126

万亩扶贫地最美凤椒——双石铺镇十里店村百亩花椒示范基地

中午稍作休息后,大家前往双石铺镇十里店村百亩花椒示范基地,实地调研凤县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积极搜集为凤县花椒做宣传的素材。基地简爷爷介绍道:“花椒树害怕霜冻,虽然种植花椒的成本可期,但是风险也比较大,倘若遇到了霜冻,所有的树木便都作废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为村民引进天水的除霜仪,并积极为村民宣传。由于凤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合种植花椒,所以生产的花椒品质好,销售渠道广,供不应求。村民之间也联合建立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材料和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形成一家帮几家的良好氛围。看着连绵不断的花椒山,大家感到种花椒虽然赚钱,但又有多少人体验过村民摘花椒、种花椒的心情与流下的汗水。他也说到对花椒产业发展的担忧: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始花椒种植,以现代农业生产的形式倍出,农户如何从中突围,占得一席之地是需要花功夫琢磨的事。对此,队员们结合所知,与简爷爷进行了交流,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71CC

与时代同步 驱动创新创业——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地

下午5:00,大家走进凤州桑园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地,调研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产业负责人张总为大家介绍物流、农业、旅游等园区基地建设情况。他讲到企业会定期开展农特产品展销会,收购老百姓卖不出的农特产品,经过深加工包装后外出销售,并计划筹建民宿、人造温泉酒店等休闲场所。接着张总带领大家参观了火龙果、苹果、葡萄和樱桃等农业种植基地,并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因为农业与老百姓的生活最接近,所以自己致力发展农业经济,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既然选择创业,便注定风雨兼程,世界上没有不困难的事,但若做了,便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既是大家从张总身上体会到的做事精神,更是对艰辛劳动的感慨。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文化等建设一个都不能落下,凤县各村镇也正勠力同心朝这个方向,经过今天的实践,实践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扶贫是一项必须打赢打好的攻坚战,帮扶贫困户应因地制宜,完善策略,为他们提供发展材料,提供技术,让他们在既有的劳动基础上,懂得抓住机遇,融入社会,努力实现永续脱贫。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何融入社会,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社会,就意味我们越能适应它。相信经过今天的扎实实践,会培养大家吃苦耐劳、俯下身子干实事及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也是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21A10


关闭

   Copyright © 2011 http://tuanwei.xp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