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我校团委赴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

信息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0日 点击率:

在经过前期的准备、分工等工作后。我校赴广州实践团于7月17日正式开启实践第一站。

实践队伍首先来到位于广州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馆址镇海楼。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代的广州凭借海上贸易成为中央赋税的重要来源,被誉为“天子南库”。而广州博物馆是展示广州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州对外贸易文物的重要馆藏地。

实践团抵达目得地后,首先与博物馆讲解员周泽民老师对接。周泽民老师在了解实践团本次的实践目的后,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解了镇海楼。老师首先讲解了镇海楼的历史背景,幽默风趣的话语,让队员们对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楼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它不仅承载着人文情怀,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于历史长河中,几经风雨,依旧长存,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潜藏的巨大价值。

在镇海楼陈列的藏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海外舶来品,以及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对外输出工艺品。为广州所特有的广州彩瓷、广州刺绣、唐宋时期八大名窑所烧制的瓷器,都是当时深受国外的喜爱中国产品。中西风格融合的铜鎏金亭式转人转鸭自鸣钟,其细腻的工艺手法及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即使是在工艺不断革新今天,仍要为当时的技术手法及独特审美而赞叹。听完一番讲解,队员们对文物的工艺流程,内容寓意,制造材料,以及其生产制作技巧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观完镇海楼后,紧接着便到了仲元楼。在这里参观了解了《海贸遗珍》展,该展展示了18世纪清代中期至20世纪初,广州外销的牙雕、刺绣、丝织、广彩、外销瓷、外销画等传统的工艺品,再现了清代广州口岸对外贸易的盛况历史。参观完这两个重要的展区后,实践队认识到在对外贸易和交流中,瓷器和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销商品,它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敢于走出去的大国形象。通过广式自鸣钟,以及漆器缝纫机等文物,让人感受到当外国文化和技术流入中国时,中国兼收并蓄,精益求精的大国态度。

中午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实践队于下午三点奔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该馆为遗址类博物馆,以两千一百多年前,西汉中早期的南越王墓为中心,在墓室原址建立的博物馆。到达后,实践队根据分工,对宣教部的王维主任进行了简短的访谈。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海外交往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发源。而南越王博物馆中三件较明确的海外舶来品:波斯银盒、乳香、象牙正是这句话的历史文物依据。它们的形制、手法都较为明确的指向西亚地区及两河流域,甚至地中海区域。除了文物的历史渊源,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所体现的文化来源不亚于十种。可以想象今天中国兼容并包的精神,和两千年前是一脉相承,不断延续的。

站在文物前,彷佛感受到了广州一口通商的壮观景象,彷佛听到了中外贸易往来的繁荣之声。十三洋行,专营外贸;外来文化,交融之美。继承和弘扬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与发展理念。

众所周知,互联互通是为“一带一路”的基础。多元化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目标。而这些也是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实践队旨在通过参观,调查,了解广州代表性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来探究中国多维形象的塑造与展现。在详细的了解了诸多此方面代表性的文物后,更为确切的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

这一次博物馆之旅,收获颇丰,实践队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性和影响力,多方面的剖析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践学习的过程帮助队员们补充了许多新知识,为实践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也提高了队员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加强了大学生为中国梦无私奉献,无悔付出,不懈奋斗的决心。更是为学生干部的未来指出了方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关闭

   Copyright © 2011 http://tuanwei.xp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