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下篇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凤县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成效,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凤县“乡村振兴视角下宝鸡凤县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
因地制宜,推动永续脱贫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乘车穿梭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山间小雨,来到了宛若仙境的河口镇安河寺村。受到驻村第一书记苟书记的亲切接见,他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整体情况,在扶贫上分别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志扶德四个方面开展,并确立了“长抓椒药、短抓畜蔬、种养结合、多品共生”的产业发展思路,据了解,安河寺村特地邀请了相关专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种植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苟书记表示,要想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就要选准选好适合本村发展、老百姓欢迎的产业项目,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平木镇刘家庄村了解凤县特色产业林麝扶贫基地的运行情况,近距离感受“中国林麝之乡”的魅力。经过村委会张主任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刘家村是凤县的贫困村,新建的林麝养殖基地是以扶贫为主要目的,主要是带动贫困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致富就是贫困群众最大的期盼,凤县以林麝产业为抓手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正是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7月16日下午,西安工程大学实践队走进平木镇寺河村了解高山蔬菜发展情况及产业基地嵌入贫困户利益带动的扶贫措施。期间,村委会杨支书为大家介绍了寺河村“3+1”产业扶贫新发展模式,贫困户们纷纷表示,在此模式下他们钱包鼓起来了,房子建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杨支书希望队员们明年再去他们那里看看,他们的蔬菜基地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贫困群众将愈来愈少。(加两句upup)
多面发展文明新村走稳扶贫路
7月17日上午,西安工程大学实践队来到留凤关镇,依次在留凤关村、酒铺村、沙江寺村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据了解,留凤关村近年来建立了实践站、实践所、活动广场、服务中心等基层阵地,留凤关镇张团干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先锋模范展示墙,并介绍了留凤关镇辖区的模范人物,从她的话语中,实践队员感受到满满的自豪。设立荣誉墙,通过身边群众能够看得见的一些凡人善举来做一个标杆和展示,树立学习榜样,提升每个人的道德素养。
随后,队员们沿川陕公路来到凤县留凤关镇酒铺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村子坚持把历史遗迹和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并重,村委的郭支书向队员们介绍酒铺村的乡村文化建设,在队员高振铎问及今年以来酒铺村桃花岭投建项目的情况时,郭支书说,到目前为止,村上已经栽植10多万珠苗木用于绿化,硬化场地4000平方米,新建水冲式公厕,修建马头围墙,景区修花坛,修建拦坝人工湖,县上、各部局、村上共计投资200多万元,统一管理,实施村集体经济,强力推动美丽乡村旅游,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环山而行,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留凤关镇沙河寺村,沙江寺村是魔芋的适生区,种植历史由来已久,沙江寺村刘书记介绍,“咱们村现在总共种植有魔芋三百多亩,通过‘村集体+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其中有两百多亩是各家各户分开种植的,还有三十多亩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准备作为魔芋基地的。村集体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进行耕种、管理,贫困户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魔芋种植项目,受益后,按照股份予以分红就行哩。”队员们看着一株株魔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确实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化旅游,助力凤县发展
7月17日下午,实践队有幸地采访了凤县文旅局局长赵栋。从中,赵局长为大家介绍了凤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凤县强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把全县当作大景区来建设,把县城当做星级酒店来管理,把乡村当做休闲景点来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农村人均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的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旅游环境,让凤县面貌焕然一新。
时光荏苒,转眼社会实践生活已接近了尾声,整个活动中,大家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团结的力量让大家相互包容,给大家勇气直面困境。从启程之日起,大家就已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大家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攻不克的难题,因为我们有青春的激情,有不灭的意志。在这个团结的队伍中,在队员的相互协调和帮助下,最终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那些艰难的过往让大家知道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质的差别,同时也让大家见证了并肩作战的巨大力量,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