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凝聚青春力量,走进美丽家乡”—人文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1日 点击率: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社会以及群众的广泛共识。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严格落实学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人文学院研究生“凝聚青春力量,走进美丽家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7日起开展了相关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成员在确保自身安全以及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坚持“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原则,在各自家乡开展活动。实践地点分别为:

1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青化乡猕猴桃产业基地

2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

4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产业园区

DAY 1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分组以线上访谈的形式与本次四处社会实践地点相关负责人及员工进行了线上见面。

访谈期间小组成员与相关负责人围绕基地发展状况、产业模式新发展、乡村振兴新方法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探讨。例如,在对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核桃园产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时,团队成员对该地核桃基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该基地如何带领邻里乡亲走向致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该产业员工刘建军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以“核桃+电商”模式,将落脚点放在与丹凤县棣花古镇景区相邻的许家塬核桃园。主创人王晓勇最初的想法是依托棣花县的核桃产业搞一个现代农业园,把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在反复思考后,王晓勇决定建设一个核桃主题公园。这个核桃主题公园是丹凤县十万亩核桃产业园、棣花现代观光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扶贫兴农、一二三产并举与文化、旅游、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线上访谈期间,队员们还就产业发展、就业率以及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与其他基地负责人及员工进行了深入探讨。

DAY 2

实践第二天,团队成员对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产业园区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青化乡猕猴桃产业基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其中,实践队员对召陵区产业园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该园区内建有一个“卫龙学院”。队员对生产车间负责人邢会会就“卫龙学院”及卫龙产业的相关卫生标准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采访。该负责人回答道:“在漯河市民营食品加工园区中,卫龙学院是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多的食品加工厂。现在的卫龙学院,对卫生有着严格的把控。其中和面、调料、膨化、摆包、称重等都有相应配套设备。不仅如此,一级透明的生产线,无死角的清洁标准,车间内部的杀菌间,生产段之间的相互阻隔,是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确保食品卫生也一直是卫龙每一位员工的座右铭”。参访期间,队员庞康博还走进车间进行了实地参观。

当来到周至县青化乡猕猴桃产业园地时,除了了解当地猕猴桃的销售情况之外,实践队员陈欣还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随机探访。当陈欣提到目前村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时,村民刘红英回答到:“相比于以前,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主要是现在地里种植的一些农作物如猕猴桃能从成熟期开始后及时销售出去,这就为我们节约了很多人力与物力成本。在闲余时间,村里人还会在附近的一些企业工作,也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收入。村里还有一些人栽种苗木,近几年的苗木交易市场也不错,苗木生意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现今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逐渐丰富,这得益于政府对于一些产业进行了引导和帮扶,使这些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通过线上访谈以及对部分实践基地进行走访,队员们对乡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也有了深刻感悟。国家实施该战略实质目的在于把握当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投身实践,立足长远,谋划农村经济发展,致力乡村振兴,为国家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

   Copyright © 2011 http://tuanwei.xp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