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编导专业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动员和交流会,不断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考研氛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年考研捷报频传,7位同学将在新学期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以及西安工程大学,即将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今后,学院将继续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立足于国家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罗子璇
录取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届毕业生。2021年我来到西安工程大学,开始了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在2025年4月一战上岸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同时也获得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的offer。在本科学习中,我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搭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学院老师四年的指导也为我的考研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获校级奖学金等荣誉,多次获得省级奖项。送给同样怀揣考研梦想的学弟学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刘晓青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得综测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在老师的指导下荣获大广赛省级三等奖、作品入围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影评单元。专业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丰富的实践项目,让我扎实掌握编导技能,明确学术方向。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成绩鼓励着我不断前行、勇于突破自我。终于在2025年我成功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作为编导与新传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传播”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工程大编导系所积累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成为我坚定在传播方向的底气,未来将继续保持探索热忱,用专业所学回馈社会。

张扬
录取院校:浙江传媒学院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本科四年通过系统学习视听语言、影视编导创作等核心课程,夯实了专业理论基础,并积极参与多类型拍摄实践项目,在教师团队的个性化指导下完成纪录片、短片等作品创作。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协调班级学习事务,曾获蓝桥杯、三创赛等学科竞赛奖项。经过2024至2025年潜心备考,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家人支持下,成功考取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亚强
录取院校: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2025年成功考入西安工程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认真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三等奖、优秀奖等,连续三年获得综测奖学金,并获得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主持了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国家级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两项,并发表学术论文三篇。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积累,我决定继续进行学术探索。未来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我将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王一茗
录取院校: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4届毕业生,2020年怀揣着梦想来到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 ,获得了许多实践机会,参加过“镜头中的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可再生能源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并参与拍摄“丝路花雨”等国家级项目。拍摄的AI历史纪录片战神英雄崛起入围第17届陕西电视金鹰奖 作品《灰烬、信仰、重生》获得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并于2023年3月到7月去往《折腰》剧组进行实习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专业知识。在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025年,在老师及家人的鼓励下我成功考上了母校的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朱梦羽
录取院校: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2025年推免至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多项学科竞赛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多次获得工程大校内奖学金,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等奖项。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成功推免至本校戏剧与影视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未来三年,我将以更加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努力学习,积极实践,跟随导师参与前沿科研项目,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吴文豪
录取院校: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2025年推免至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深耕影视创作领域,兼具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12项专业赛事奖项,跨界参与文化传播、数字艺术、影评评审等多元领域,累计创作数字音视频作品超300件。求学四载,从镜头语言的懵懂探索到数字叙事的自觉建构,多亏师者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教诲。
撰稿:赵苏
审核:赵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