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区 > 正文

青年与城市共荣相生:中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现代化意涵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7日 点击率: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在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形成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这是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也是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起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场域的重要战略举措。

回应现代化发展诉求:中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时代使命

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任务、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不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将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内在地、平衡地结合,既具有现代化共性,又反映现代化国家处境的国情个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下,现代化后半程尚面临系列高质量发展难题亟待化解与突破。一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发展难题。与改革开放年均10%的增长速度相比,当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面临增速趋势性下滑与周期性放缓的双重挑战。二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公平难题。任何一个启动了现代发展的国度,都将面临“共同富裕”的发展挑战。有研究显示,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社会财富的集中度过高。三是供需错位的匹配难题。中国经济正面临有效和高端供给不足、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剩的困境,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质量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推动“青年成长”“青年有为”作为城市运营和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政策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将“尊重和保障青年生存权利”“提升和促进青年发展能力”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打造青年优学、乐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青年群体的公共福祉充分增长,青年群体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青年成长与城市繁荣共荣相生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的发展将广泛且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青年发展型城市强调青年在城市优先发展,城市的发展依靠青年。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将促进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将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青年发展型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空间,其显著特征是将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青年之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

警醒现代化后半程城市人口红利削减,青年是稀缺人口资源。青年人口大幅减少是当前中国诸多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当前城市人口结构呈现高龄、少子化趋势,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伴随着城市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供需失衡,现阶段城市之间“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竞相用“真金白银”吸引青年流入,青年群体日渐成为稀缺资源。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跌破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低出生人口数,尚处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已经达到15%。出生人口断崖式减少和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青年人口资源之于城市竞争的稀缺性。

抵抗现代化后半程城市社会风险,青年是社会风险重要阻尼人群。中国各个城市的飞速发展恰如一块块红砖,搭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摩天大厦,青年群体之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犹如阻尼器之于大厦,发挥着缓冲贫富差距矛盾、抵御社会风险的特殊功能。青年群体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被戏谑称为“中间青年”,承担着抚育幼儿、赡养老人的照护责任。于家庭生活之中让老者有所依,幼童有所养,将解决中国现代化后半程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难题。基于中国社会的特有结构,充分释放青年发展潜能,发挥青年群体的风险阻尼作用,以家庭为单位,构筑育儿养老的第一道保障屏障,将极大减小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维系“家”中心的社会结构和情感纽带。青年稳,则家庭稳,成千上万的稳固家庭将构成稳定有序的中国基层社会。

激发现代化后半程城市经济新动能,青年是创新创造战略力量。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人才。青年人才,尤其是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不仅激发了城市活力,也将撬动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随着现代化后半程“人口红利”逐渐消逝,人力资源的“配置红利”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之于城市就是宝贵的人力资本,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和新技术的掌握远超其他群体。尤其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这群年轻人最容易凭借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产业升级,或延长已有产业链,创造城市经济新动能,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城市之于青年:人力资本培育及助力初期价值发挥的主要场所

倾斜教育,城市是培育青年成为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基地。城市的集聚优势保障了教育服务供给的相对充裕和优质。中国的人力资本培育主要依托于公共教育,加强公共教育供给可以直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换言之,城市的教育资源最为丰富且优质,城市已然成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堪当大用、能担重任的青年人力资本的基地。除基础教育以外,城市教育的另一优势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大城市坐拥丰富的产业和优秀的企业,天然适合发展职业教育。“新市民”占城市青年人口比重28.46%,充分优质的城市职业教育对“新市民”青年的城市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本培育发挥了关键作用。

扶持就业,城市是助力青年人力资本价值发挥的阵地。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城市因集聚性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已有研究表明,人口在城市的集聚对就业市场有规模递增的正外部效应,更大城市规模意味着更低劳动力匹配成本、更高劳动力匹配效率、更多就业岗位需求以及更高工资溢价。城市充裕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将助力23-35周岁这批初入社会的青年发挥其人力资本转化的初期价值。同时,方兴未艾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也将催生出新经济业态和模式,数字产业就业机会大幅增加,这也为青年人力资本价值发挥创造了新环境。

供给服务,城市是保障青年生存发展权益的重地。城市的本质是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大幅提高供给效率,最大程度增进公共福祉的地理空间单元。现代城市经济高度发达、人口规模巨大、社会诉求多元,在人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新发展阶段,青年群体对城市生活品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崇尚与众不同。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致力于构建多中心分布式组织体系,以计算-链接的方式匹配供需双方,使有限的城市存量资源更加高效精准满足城市青年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中心,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人的生存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形态。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当其时,阐明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内涵和厘清青年之于城市和城市之于青年的双重关系至关重要。

关闭

   Copyright © 2011 西安工程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