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中共党员,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2023年6月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8月份前往服务地榆林市佳县,被分配到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主要从事党建工作,致力于服务基层,建设西部、服务家乡、奉献青春。在全国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01
学习方面
学思践悟、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自荐单位“党建小喇叭”的广播员,厚植党性之根。每周提前制定广播计划,每日定时广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营造让党员和办事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党爱国教育、提升政治理论修养、增进爱岗敬业精神的浓厚氛围,借此机会,持续提高了自身党性修养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认识,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02
工作方面
勇挑重担、以学促干、干事创业
转变思路促创新,切合实际补短板。作为党务干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宣传、材料撰写、档案管理等工作上立足本职,勤学好问、扎实勤恳、业绩突出,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与表扬。通过不断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虚心求教、学习借鉴亮点经验,我迅速从党务工作的一名新兵转变为机关党建工作的主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舆论宣传展风采。在我从事机关党建工作的近一年时间里,在单位公众号发表撰写的新闻稿件、宣传报道累计30余篇,《今日头条》供稿1篇、《三秦都市报》供稿1篇、《搜狐网》供稿一篇、县级新媒体平台供稿5篇;撰写领导讲话稿、工作报告、典型材料40余份;组织各类会议、策划主题党日活动20余场。
03
志愿服务方面
扎根基层、身体力行、服务群众
立足岗位做贡献,为民服务零距离。工作期间,作为单位志愿服务队成员积极下乡、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前往乡镇(街道)村参与了19次政务服务公益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政策资料500余份,并耐心给群众答疑解惑,切实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的办事需求;统计梳理了政务服务和审批事项窗口业务明细46项、帮办代办业务明细15项,并汇编成册推广使用,让群众办事有“备”而来、少跑腿、多办事、办成事。

满腔热忱践行志愿精神,脚踏实地贡献青春力量。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单位“青年文明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政务大厅热情服务办事群众,做到了热心引导、耐心解惑、贴心办事。积极响应团县委的号召,主动参与“河我一起,守护母亲河”主题团日市级示范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青年志愿者、“美丽佳县 青春行动 共植青年林”植树护绿活动、黄河净滩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服务时长累计223小时。永葆炽热初心,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
04
服从县项目办管理
协助团县委和县项目办开展各项活动
团队协作意识高,工作合力成效显。认真履职尽责,遵守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双重管理规定,尽己所能协助项目办和团县委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县青年联合会召开之际,主动请缨、积极奉献,助力青联胜利召开;协助县项目办组织策划庆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协调各志愿者积极参与、展现青春风采,深受团县委和县项目办的表扬和好评;自荐参与拍摄《繁星点亮这座城》西部计划20周年微电影;组织参与“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积极耐心向中小学生宣传科普知识、讲授“五防”内容和注意事项,累计发放青少年读本400余册。

05
发挥桥梁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校博”合作融合发展
今夏,在团佳县县委和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以及母校(西工程大)的支持下,我校“探秘黄河之魂,赋能文旅创新”实践团来佳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合作授牌,接续发展。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挂牌成立“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起了“校博”双方持续交流的良好平台,为未来双方在文旅文创领域的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座谈交流,融合发展。实践团与团佳县县委、县文旅局和博物馆等有关单位举行座谈会,就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文旅宣传推广模式和做法、文创产品研发与运营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力促双方初步达成对博物馆文旅宣传推广、文创产品研发改进的合作意向。三是加强合作,共促发展。双方将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平台作用,多角度、宽领域地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西安工程大学与佳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发挥高校特色,共同推动佳县文旅文创事业发展,助力陕西黄河文化传承与弘扬。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惟其磨砺,才始得玉成。我们应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谆谆誓言,肩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