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妙剪生花”暑期实践队走进延川展开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4日 点击率: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妙剪生花:延川剪纸展馆研学”暑期社会实践队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等多学科的8名学生组成。团队秉持“在实践中学习,在调研中成长”的宗旨,于8月15日至21日深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在高凤莲艺术馆传习所和延川县文化馆开展实践调研,聚焦延川剪纸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期望通过青年视角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我校“妙剪生花”实践队出征合影

对话传承人,感悟剪纸温度

8月15日-8月16日,实践队抵达延川县后,走进高凤莲艺术馆传习所。在传习课堂上,两位剪纸传承人刘向琴、王石老师分别为队员们讲述了剪纸的技艺要领与文化意蕴,并亲自演示“阴阳镂空”的操作方法。在她们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折纸和剪刻,从生疏到逐渐掌握,感受到技艺背后蕴含的匠心与情感,领略到延川剪纸的无穷魅力与精妙绝伦。

队员跟随两位老师体验剪纸技艺

馆内学习,触摸非遗脉络

8月17日-8月18日,队员们带着敬意走进延川县文化馆,欣赏高凤莲大师及其徒弟的剪纸与布堆画作品,感悟黄土上一刀一划造就的粗粝与鲜活,见识到了展现妇女智慧的“补丁艺术”——布堆画。在王石老师的讲述下,团队成员们对"延川剪纸"这四个字有了更滚烫的理解。

队员在延川县文化馆参观展览

街头调研,倾听群众声音

8月19日-8月20日,实践队走上延川县街头,向市民发放问卷并展示剪纸作品,邀请大家体验最基本的纹样剪刻。

队员在延川县街头发放问卷

调研结果显示,5.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延川剪纸,34.76%的人从未听说过;超过66%的人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36.38%最期待“剪纸体验活动”。同时,传承人群体存在老龄化问题,50岁以上占比超过七成。这表明延川剪纸有较高的喜爱度基础,但认知度不足、青年参与有限。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的传播迫切需要创新的载体和方式。

心得感悟

此次延川之行,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流动的文化血脉。延川剪纸承载着黄土高原的生活智慧,却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新时代青年,既是非遗的受益者,更应成为未来的守护人。 通过调研与体验,实践团队成员们认识到,非遗保护不能仅依靠文化部门的努力,还需要青年以创新思维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数字化传播、跨界融合、文创开发,都是让传统走向现代的有效路径。剪纸的刀口虽薄,却能刻下厚重的文化印记;一张红纸虽轻,却承载着千年的乡土情怀。未来,队员们将继续用行动守护这份文化瑰宝,让“纸上传奇”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关闭

   Copyright © 2011 西安工程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