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产业调研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新时代,新能源与高端制造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脉搏。为了触摸中国制造的脉搏,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碳路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至14日深入陕西制造业腹地,对新能源与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开展为期3天的深度调研。本次实践以"访名企精研机械,聚创新智启未来"为主题,重点走访了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和法士特伊顿(宝鸡)轻型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岗位体验,系统了解了新能源存储与动力传动领域的发展现状,收货满满!
01科技为笔,绘就低碳蓝图
7月12日,实践团队从西安工程大学出发前往宝鸡,正式开始"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升级"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到达第一站: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在技术总监王工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行业最新动态。
01探秘生产一线
团队成员刚走进车间就被震撼到—— 企业砸下 2.3 亿打造的这个 "智慧工厂",从原料到成品居然能实现全流程追溯!跟着工程师操作 MES 系统时发现,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都在屏幕上跳动,哪台设备在运转、哪道工序在推进,看得一清二楚,完全打破了团队对传统工厂 "黑箱操作" 的印象。最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的是物流环节!20 台 AGV 机器人像有了 "智慧大脑",在车间里精准穿梭运送物料,亲眼看着它们自动避障、精准对接生产线,才明白什么叫 "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
02新能源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团队成员参观完"智慧工厂"后,厂长为团队分享了行业形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性能、长寿命的蓄电池需求激增,但同时回收利用与技术突破仍是关键课题。”团队成员就“电池回收政策”“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踊跃提问,收获满满干货!
02精工制造,驱动未来
7月13日,实践队前往法士特伊顿(宝鸡)轻型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技术总监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关于"中国智造"的深度对话!
揭秘工业4.0真实场景
在公司技术总监的亲自带领下,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投资2.8亿元打造的数字化车间,这里集成了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设备。同时,总监还分享了"从技术员到项目总监"的成长历程,团队成员清晰且深刻地认识到,单一技能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创新的需求。只有将机械设计的扎实功底、算法编程的数字智慧、项目管理的全局思维融合在一起,才能在复杂的技术攻关中找到突破口,才能让一个个创新想法真正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助力环保事业的实际成果。鼓励团队成员主动补齐能力短板,朝着复合型工程师的目标努力,为企业的持续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全球化创新协作的生动实践
7月14日,实践队再赴法士特伊顿(宝鸡)轻型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在研发中心,团队成员见证了真正的全球化创新协作,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合作才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引擎,只有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才能在技术浪潮中不断前行!
从凌云蓄电池的"能量存储"到法士特伊顿的"动力传递",团队成员见证了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的坚实步伐。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升华,更是一份时代责任的觉醒。正如法士特张总工程师所说:"中国制造的未来,就在你们年轻人的键盘上、图纸里、代码中。"
(撰稿:张余鑫 审核:刘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