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两山”理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青年学子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7月11日至7月12日,我校“两山”理论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一次为期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一边收集当地水样、土样,一边进行对沿途景区的清扫活动,并与工作人员交谈并询问景区生态环境在近几年的变化以及管理部门对景区的治理措施。进入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后,队员们对沿途植被覆盖率、植被种类分布情况通过样方法分析做了详细记录,其森林覆盖率在92%-98%以上,植被种类丰富,如紫荆、红桦、落叶松等。通过记录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向光侧树木生长比背光侧树木生长更粗壮。同时对山间水源进行分段取样检测,经简单检测后发现其水质良好、未受污染。
经过第一天的考察,实践队队员对秦岭地区生态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也明白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便影响很小,也不容忽视。环保应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源头做起,减少污染源远比污染后治理更有效。
7月12日实践团队还通过走访当地村民、景区商户和管理人员发现,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通过“景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发展民宿、特产销售、生态研学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管理者注重对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补偿,既保障了群众的经济利益,也激发了大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在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践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不再是一句口号。满目苍翠的森林、清澈奔涌的溪流,无不彰显着生态资源本身就是宝贵的经济财富。公园依托良好生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生动诠释了保护与发展并非对立,绿水青山能直接转化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守护生态就是守护发展的根基与未来。太平之行,同学们带回的不仅是山间的清风与照片,更是对“两山”理论的践行。不仅让大家看见了生态之美,更是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责任与行动的种子。
编辑:田桂萌
审核:刘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