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9日我校材料工程学院"挖掘志愿服务新路径・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福建厦门,将目光聚焦于一群特殊的身影——“好小哥”快递服务队。该群体曾获 “全国最美快递员” 称号,2025年又斩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采访及亲身体验,力求破解海岛社区物流困境的独特解决方案。


百级台阶上的志愿暖行
在鼓浪屿那蜿蜒而上的百级台阶上,实践团成员的身姿与身着工装的快递小哥紧密交织。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实践团敏锐捕捉到了岛上“配送痛点”,此刻,成员们迅速行动,纷纷化身贴心的 “志愿助手”。成员们主动帮独居老人捎带生活物资;为初来乍到的游客耐心指引路线,展现出热情好客;协助快递员分拣包裹、配送物件,缓解快递配送压力,并在闲暇之余穿梭于大街小巷,积极走访居民与商户。




党群服务中心里的成长印记
踏入龙头党群服务中心,整齐排列的证书展现着岁月坚守与社会认可。而在党群服务区域,理论学习的氛围格外浓厚,实践团成员围坐共读红色经典《习近平在厦门》,专注的目光掠过字里行间,将汲取的理论养分悄然融入继续投身志愿服务的坚定信念,让每一份感悟都成为实践路上的坚实底气。



漫步百年学府,共话志愿初心
与厦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座谈碰撞出服务智慧,“芙蓉隧道公益涂鸦”“海洋科普进校园” 等创新案例,为实践团打开 “专业+公益” 新思路。交流后,实践团采访厦大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看法与建议。而陈嘉庚先生倡导的 “服务”,从不是抽象口号——它是快递小哥递出的伞,是志愿者擦掉的路障,更是一代代年轻人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需求的担当。




溯源文化根脉以精神力量涵养服务初心
鼓浪屿底蕴深厚,琴音悠扬里浸润着独特的文化气息,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更如精神灯塔矗立其间。在陈嘉庚故居与生平陈列馆中,亲耳聆听“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箴言震撼回响,亲眼见证先生倾尽家产兴学救国、团结华侨抗日的壮举 —— 这些让 “爱国奉献” 从抽象词汇变得触手可及,也让实践队员们在这片文化沃土中汲取着丰沛的精神养分。




离开厦门时,快递车碾过百年阶石的声响,管风琴与海浪的和鸣,嘉庚铜像前迎风飘动的校旗…… 这些碎片最终凝结成一句话:青春的价值,不在温室里的沉思,而在踏遍山河后的行动。
当实践团的身影渐远,鼓浪屿的快递蓝与志愿红仍在日常里相遇。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