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这一重要论述,为筑牢新时代青年思想根基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青年群体成长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一、爱国主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认识到青年一代成长发展的意义,明确肯定了青年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把青年作为生产预备队和革命接班人来看待,指出青年是革命事业和人类未来的希望。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青年的正确政治立场选择是列宁首先关注的问题,由此出发,他充分肯定了青年在革命政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毛泽东同志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这些论述一脉相承地揭示了一个逻辑:青年的爱国情怀是连接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精神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背景,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在统一性:一方面,青年作为最具革命性、创造性的群体,其爱国情怀的培育与激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强调青年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而爱国主义正是这种同频共振的情感基础与价值纽带。从“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实践指向,再到“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的崇高期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原理,又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其中,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这种统一性在实践中表现为:青年的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实现空间;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依靠青年的奋斗,才能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