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青年运动光辉历程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接续奋斗的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始终是引领青年前行的精神旗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起抗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以“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铮铮誓言,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意识,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此后,无论是大革命时期“到民间去”的农民运动,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扩红支前”的苏区青年;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全民族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护厂护校”、“支援前线”的英勇斗争,青年始终是革命洪流中最汹涌的浪花。抗日战争时期,数万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踊跃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他们用热血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广大青年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自觉融入党领导的社会运动之中,组建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喊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他们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他们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建设新中国的实际行动,在一穷二白的困境下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广大青年勇当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青年;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自学成才,到“下海经商”的创业先锋,青年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他们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进取意识,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打破计划经济桎梏;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胸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他们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中,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指引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无数青年扶贫干部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山乡巨变;在疫情防控一线,广大青年志愿者逆行出征,以生命守护生命;在科技创新前沿,“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重大工程中青年科研人员担纲重任,用智慧突破“卡脖子”技术。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汇聚为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他们关心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投身国家重大任务,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需要,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