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寒假社会实践 | 灵花灯彩映,豫地文化彰

信息来源:新媒体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点击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的重要战略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相关政策要求,新媒体艺术学院“灵花灯彩映、豫地文化彰”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南安头村开展了关于灵宝莲花灯笼的非遗调研。

灵宝莲花灯肇始于盛唐,兴盛于宋元,以道家"莲生万象"为魂,融剪纸、竹编、彩绘于一体。匠人取黄河岸的柔韧竹篾为骨,裁十二片桑皮纸作瓣,暗合十二月轮回;灯芯处悬铜铃三枚,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一盏灯需历经选材、扎架、糊纸、绘彩等三十六道工序,指尖翻飞间,一盏灯便是一场天人对话。

实践期间,正值中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南安头村作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家家户户都做灯笼,节日期间,非遗莲花灯订单火爆,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莲花灯笼的身影,莲花灯寓意圣洁纯净、吉祥平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元宵节,提一盏非遗莲花灯已经成了每一个灵宝人心照不宣的想法。

我们很有幸采访到了莲花灯非遗传承人刘洋老师,她向我们讲述了莲花灯的制作过程、染色技艺以及美好寓意,刘洋老师回忆自己从小跟着上一辈学习手艺。然而,因为莲花灯制作工艺繁杂,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导致非遗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新媒体时代,非遗莲花灯得到了更好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参与进了这场张灯结彩的非遗盛宴中,实践期间,有不少小学将此地当作研学基地,鼓励小朋友们学习非遗、传承非遗,我们还有幸见到了外国朋友们也融入进来,了解非遗莲花灯的起源发展。

最后,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也感叹于非遗莲花灯的美轮美奂,纷纷入手了一盏,共度元宵佳节。

灵宝非遗莲花灯,是黄河儿女写给光阴的情书,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隐喻。当我们在灯影中看见祖先凝视星辰的目光,便懂得:非遗传承不是挽留时光,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这个春天,何不循着莲灯的指引,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之约?

关闭

   Copyright © 2011 西安工程大学团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办